一位社区老人患病后不愿正常吃药,却痴迷保健品、保健器械等,怎么才能改变他的做法?近日,解放区焦南街道友谊路社区工作人员想了个“歪招”,用上面都是外文的药瓶子装药,冒充国内很难买到的进口药,解决了老人的儿子的难题。如今,这位老人按时吃药,不再服用保健品。
吴先生家住市建设路供电局家属院,他的父亲吴老先生70多岁了,心脏不大好,需要经常吃药。今年3月,吴老先生却迷上了保健品,怎么都不愿意吃药。
原来,吴老先生的一个熟人的女儿从事保健品销售工作。今年春节期间,这个熟人带着女儿到吴老先生家拜年,顺便带了一些保健品当礼物,还说这种保健品对调养身体很有效果。吴老先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之后又专门咨询过几次,一来二去就迷上保健品了。
迷上保健品后,吴老先生不但停了药,还买了不少保健用品,比如磁疗枕、净水器等,每天饭前都要吃一堆保健品。吴先生担心父亲吃坏身体,多次劝说,但吴老先生总认为是药三分毒,不听儿子的话。
两个月后,吴老先生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咨询过保健品销售顾问后,却认为这是身体自然恢复的正常反应。
为了能让父亲正常吃药,不再痴迷保健品,吴先生想了不少办法,都不起什么作用。今年5月,吴先生求助于友谊路社区,希望社区工作人员帮他出个主意。
社区工作人员先是找来几位退休的医生开导吴老先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5月中旬,为了吴老先生的健康,社区工作人员想了个“歪”点子。
社区工作人员让吴先生找来一些上面都是外文的药瓶,把老人需要吃的药装进去。吴先生拿着这些药瓶,按照社区工作人员教的办法,对父亲说,这是进口药,国内很难买到,自己是通过关系好不容易搞来的,吃了不光能治病,还能调理身体,但是有一样,不能和其他保健品混着吃。
吴老先生一听很高兴,决定试试,就暂停吃保健品,开始吃这种“进口药”。吃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身体明显比之前好多了,说这些“进口药”有效果,还让吴先生多准备一些,吴先生满口答应。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我父亲不再吃保健品了。”昨日,吴先生来到友谊路社区表示感谢。(记者 韦冰)
街坊们所遇到的保健品五花八门,真假难以考究,然而所有的套路出奇相似。年轻人清醒,老人却迷信不已,到底其中有着怎样的魔力?
“以前我确实有些痴迷,但以后不会再买这些保健品了。 6月3日,李大娘的女儿回家看望母亲时,发现母亲没有喝多少水,但不一会儿就要去一趟厕所,感觉不对劲。 李大娘的女儿一听气得不得了,担心母亲吃坏了身体,当即表示保健品不能乱吃。
现在很多东西都讲究共享,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如果夫妻有一方患糖尿病,另一方也很容易患糖尿病。
6月7日,西平县柏苑街道办事处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为王店社区魏孔健捐款。
小世恩今年8岁,在湛河区曹镇乡苏庄小学上三年级。在老师眼里,小世恩很懂事,得知小世恩生病后,苏庄小学师生举行了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763.6元。
父母双双患病,不能自理,19岁的大学生刘义超毅然休学回家,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了一个苦难的家。半年多来,鄢陵县陶城镇后路村的刘义超,休学回家、伺候父母的事,感动着十里八乡的群众。
4月14日上午,鹿邑二高校领导及老师,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望并慰问该校患白血病住院的高一学生田文静。
22岁,正是如花的年纪,“收废品”这样一个不光鲜的脏活、重活似乎和这个年龄段的女大学生并不沾边。
摘要
2月10日,受李志增院长的委托,周口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袁亚坚带领工作人员奔赴太康县人民医院,看望慰问因过度劳累病倒在工作岗位的太康法院执行一庭庭长孙飞跃,送去了中院领导的关怀和慰问。
印度媒体报道称,一名7个月大男婴因患上脑积水,使其头部肿胀得如西瓜一样。 报道中提到,这名男童在去年11月起入院治疗,经一轮手术过后,他的情况已大为改善,头围已收缩了
日前,西平县卫计委组织县人民医院及其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在该院门诊三楼会议室召开精准健康扶贫工作会议。
李昂术后第五天,病理化验结果为舌根粘液表皮样癌中晚期。目前医药费已达10余万元,下步治疗至少还得30万元,如果出现病灶转移扩散,后续花费还将更多。在学校的倡议下,全校教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在李辉校长的带领下,短短两个小时,捐款数额就达近三万元。
曹梦冉是柘城县马集乡曹庄村人,在她一岁时患上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今年三岁的她已经跟病魔抗争了两年。父亲曹庆伟在附近的工地上打零工,姐姐曹梦藏为了养家辍学外出打工,小梦冉的病手术费和后续治疗费用需要十几万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今天,微信朋友圈传播着一则令人心痛的求救消息:“我要活着,我要回学校!”南阳市第十二中学14岁女学生张梦然身患白血病且病情严重,巨额医疗费已让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虽然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折磨,但张梦然依然拿着课本坚持学习,被微友誉为“最励志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