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焦作市将于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八届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周举办之日(本周六)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今年2月28日,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座谈会在河南淮阳举办,会上启动了河南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这是继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后,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工作中的又一重要举措。结合此项工程,目前,焦作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正积极展开工作。
据了解,全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省内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的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六个一”的标准,为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档案,拍摄一批项目和传承人专题片,编辑出版一批项目图录和传承人口述史,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培养一批传统手工艺人才,使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促进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焦作市将克服传统技艺抢救保护中抢救、传承、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发挥焦作市域资源和技艺优势,努力搞科研创新,使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融入现代生活中,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据悉,目前,焦作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70项、市级“非遗”项目172项、县级“非遗”项目411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39人。这些非遗项目品种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记者 王玮萱)
发轫于荥阳王村的苌家拳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被誉为中原三大拳派之一。由清朝乾隆年间苌乃周先生所创,其内容丰富,文武并重,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技法独特,是中华武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传承和弘扬民间剪纸艺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封市第六中学组织创建了由耿静老师任辅导教师的“炫剪”社团。
为传承和弘扬民间剪纸艺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封市第六中学组织创建了由耿静老师任辅导教师的“炫剪”社团。
河南省宝丰县是中国汝瓷之乡,宋代的汝官窑遗址就在大营镇清凉寺村。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专程探班宝丰汝瓷研究所大开眼界:今年36岁的非遗传承人马得原是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的一名工艺美术师,他15岁跟随父亲学习汝瓷造型创作,玩起泥工造型是得心应手,一团泥巴在马得原精雕细刻的巧手中蜕变成一尊尊造型优美的汝瓷典雅之作,让人爱不释手,从而转身身价百增,走俏海内外,颇受市场青睐。
不久前,马得原的汝瓷作品《竹节壶》荣获第三届河南省“大河杯”中原壶设计大赛银奖、《雕花樽瓶》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奖;其作品再现汝瓷工艺更高境界得到大家的喜爱认可。
一招一式,流光溢彩;唱念做打,有板有眼;一刀一石,千载传承。4月27日,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载飞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戏曲家协会秘书长王少华,来到开封市二师附小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进校园开展情况。
一招一式,流光溢彩;唱念做打,有板有眼;一刀一石,千载传承。4月27日,中共开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载飞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戏曲家协会秘书长王少华,来到开封市二师附小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进校园开展情况。
悠扬的旋律伴着脍炙人口的唱词,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近日,我市非遗项目——大调曲目《家》应邀赴洛阳参加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月活动”非遗专场演出。
记者4月17日从卫东区政府获悉,4月13日下午,卫东区政府在区文化局三楼会议室召开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授牌仪式,该区5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区级非遗名录。
4月10日,占地70亩的河南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4月10日,占地70亩的河南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4月10日上午,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暨首届洛邑非遗文化节举行开幕仪式。
4月10日上午,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暨首届洛邑非遗文化节举行开幕仪式。
4月6日上午,由老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洛邑古城项目一期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新闻发布会在洛邑古城立德苑举行。
4月6日上午,由老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洛邑古城项目一期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新闻发布会在洛邑古城立德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