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那么,如何全方位保护心血管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杨静。
杨静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今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国外一项研究指出,寒冷季节,气温降低1摄氏度,心梗的发病率就高了2%。
杨静解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还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室内和室外温差较大,也会引起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容易引起和加重动脉硬化。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水分摄取不足,血液相对比较黏稠,随着温度变化时,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受到影响。气温较低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变少、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变多,这种情况下,容易增加血管栓塞的风险。
杨静建议,心血管患者在冬季做好预防措施,要牢记四个原则:
一是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在冬季的血压比春、夏季较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
二是注意保暖。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特别对于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心血管疾病更易发作或复发。
三是饮食清淡。冬季人们食欲较好,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此外,很多人冬季喜欢吃火锅,殊不知火锅属于高脂、高盐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含有高脂、高盐、高尿酸食物,应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水果。
四是不宜晨练。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运动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尽量避免晨练。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强烈的体育运动,如登山、快跑等。晨练前,要适当吃一些东西和喝一杯温开水,以避免血液黏稠引发意外。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40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心绞痛在寒冷的季节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约三成。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做好以上防护措施,对于平稳度过冬季有很大帮助。(记者 王龙卿)
为提高儿童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加强本专业学术交流与发展,河南省小儿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河南省小儿心血管学组年会于8月12日上午在开封市新东苑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由开封市儿童医院承办,常务副院长张曦主持了会议。
在体型偏瘦的人群中,几乎有20%属于身体代谢有问题的亚健康人,其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比代谢健康的人高出三倍,甚至比代谢正常的胖人还要高。
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响应国家“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县”的政策,近日,淅川县卫生局、医学会主办,第二人民医院承办了淅川县首届心血管疾病学术年会暨心联体医院学术交流会。
【环球科技报道 记者 程君秋】传统观念认为,摄取过量盐分会导致高血压并增加中风风险,不过,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5月21日报道,加拿大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发现,低盐饮食可能
5月17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开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监测基地”授牌仪式在驻马店举行,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纳入国家心血管疾病关键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血管诊疗质量监测基地。
由郑州人民医院举办的“中原肺结节诊治论坛”,将于11月18日在郑州人民医院门诊楼八楼礼堂举办。
脑卒中,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最近10年,先天性心脏病一直高居我国出生缺陷榜首。但国内并没有能全面反映中国胎儿先心病现状的调查,此前一直报道的先心病发病率为全球报道数据。
昨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王陇德应邀来我市作“健康中国 从我做起”主题报告。王陇德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卫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
(记者林小春)1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婴幼儿中大规模实施肠道病毒71型(EV-A71)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将会显著降低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