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再探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2024-03-27 14:38:04  来源:映象网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核心,全面探究家长的教育理念,“标签理论”、自信心的丧失,"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为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一定要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再探 “学困生” 原因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面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新的理念核心,以辩证与发展的观点,全面分析、探究当代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全面尊重、关心、理解、支持每一位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自觉防止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片面认识,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进而更好地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困生”的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追本求源,小学"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家长教育理念观念陈旧,是"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每一位学生家长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由于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一直在主导着家长的观念。因此教育失去了其真实意义,由“育人”变成“育分”。进而在评价孩子方面,多数家长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具体表现在:让家长每次评阅学生的考卷时,多数家长只看分数高低,不是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从而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特别是家长在向老师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时候,多数家长找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时,只有一个——我的孩子脑子太笨。其实,现在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是智商问题,而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问题。由于孩子年龄小,一方面因为能力有限,暂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责怪与埋怨,导致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越来越消极,同时在自己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是笨小孩,学不学一个样。如果说二十一世纪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及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泓活水,那么家长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困生形成的万源之根本。

二、“标签理论”,是“学困生”形成的催化剂

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接触新生之前,都要及时地从以前教过的老师和孩子家长口中,获得有关孩子表现的第一手材料,对优等生来说,他们会在老师的关注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可对于学困生,不免会给他们贴上一个“孺子难教”的标签。再加上往往会先入为主,如果老师一旦发现该生的错误,就不免会带情绪说:“怪不得,以前的老师说不让管你,说你在幼儿园就什么都学不会。”即使老师很委婉地说:“换一个新老师,你也没有把自己的缺点改掉,你就不会主动学习,给老师留下个好印象?”诸如此类的话。就不可避免的像催化剂一样,更深地触动学生本已敏感的神经——我在哪一位老师的眼里已是无药可救的笨小孩。因此自暴自弃,让其更深地陷入学困生的泥潭之中。

三、自信心的丧失,是“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给孩子信心=助孩子成功,由于家长、老师反复强化,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了知识的负积累增长,摆在孩子面前的困难就像大山一样高,渐渐地就出现恶性循环的局面。

记得在一次表彰会后,作为班主任的我问过一位‘学困生’“这一次有你的奖状吗?”这位学生回答的很干脆“如果我得奖状,全校的学生都得奖状了”“你家长还等你上大学,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谁知道这位学生竟说“上大学,说不定小学毕业就回家了,初中上不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听了这些话,作为老师不能不感到寒心。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被学者们称为是“能力的支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给孩子筑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障碍,就像折断了学困生奋飞的翅膀,让其失去一个个创造成功的机会。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可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育孩子只用”拇指“,不用”食指“,多向“学困生”喝彩,是培养“学因生”信心的一剂良药。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探究,家长的育人理念,教师的评价语言,孩子自信心的丧失都成了学生进步的绊脚石。“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让每个学困生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发展的人" 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将是我们每个家长、老师的愿望与责任。

 焦作市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  常艳玲

编审:叶琼

文章关键词:孩子,&ldquo,学生,&rdquo,学困生 责编:叶琼

相关阅读 换一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